當大家還在討論晶片、算力、AI 模型有多強,另一個被忽略的發電、輸電、配電機械業,正在悄悄崛起。這行業涵蓋發電機、電動機、電力變壓器、斷路器、高低壓配電盤等產品製造,廣泛應用於電力系統之輸配電網路與基礎建設建置,現在對產業發展、民生供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未來,這些負責讓電能穩定輸送到資料中心、AI 伺服器人才將更搶手。近五年台灣從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的工廠,已從743家成長到803家,員工人數也增加到將近2.7萬人。或許,電工、電力工程師的確不會寫AI模型,但設計發電機、變壓器、配電盤,卻可以讓全台伺服器不跳電、資料中心不當機。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業產值更是節節高升,從2021年起連續四年正成長,平均年增13%。2023年因產業景氣復甦,台商回流投資案件增加,加上政府積極推動電力基礎建設升級政策,產值首度突破千億元門檻,達1049億元。
2024年受惠政府能源政策延續,加上人工智慧商機需求攀升,國內業者陸續投資建廠,帶動產值進一步攀升至1195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4.0%。2025年1-7月國內採購需求與海外訂單增長下,產值繼續成長13.6%。
電力變壓器為2025年1-7月產值成長主力產品,雖然各產品均以內銷為主,但是電力變壓器近年在廠商拓展美國電力市場有成下,外銷比重顯著提升,其直接外銷占比1-7月達36.7%,同時,國內市場亦因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持續釋單,需求維持高檔,
資料中心一座比一座大,AI伺服器一台比一台吃電,不管是開發或維運,都需要的是懂能源、懂電網、懂控制系統的工程師與技術人才。這群人,正是黃仁勳口中「下一代關鍵的AI時代人才」。
當大家搶進AI 軟體、半導體、晶片製造時,這群在輸電線路、變壓站和發電廠間努力的人。他們也許不是當紅的電子工程師,卻是現在民生供電、未來AI世界不可或缺的電力工程師、「基建雄兵」。
目前,隨著政府持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強韌電網計畫,加上正在崛起的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建置正快速增長,而美國電網擴建工程不斷推進,需求殷切下,發電、輸電、配電機械業2025年產值可望維持成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