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休3日提案成立!勞動部12月7日將正式回覆
一位民眾台8月25日在公共政策平台提出「推動4日工作制,每週上4天班放假3天」的提案,主張實施週休3日不僅能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讓員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休息、進修或發展興趣,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調節壓力,也可吸引與留住人才,尤其對年輕世代與專業人才有高度吸引力,讓重視「彈性與生活品質」的員工更願意加入。
另外,這位民眾也認為,週休3日還能達到環保與節能效果,減少員工通勤次數有助於緩解交通壅塞、碳排放,辦公室水電成本也可能降低;若以長遠來看,也有望促進創新,因員工有更多空間充電、學習新技能,帶來新想法,對企業長期發展有利。
這名民眾表示,雖然短期來看,企業可能無法與臨近國家競爭,面臨產能下降、勞工薪資下降等危機,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反彈,但他也引述英國、日本、冰島等國的研究實例指出,長期來說,產能非但不會下降,甚至還有上升,也有助於提升勞工幸福感,保護勞工身體及心理健康等正面影響。
根據規定,提案上線60日內需要累積5000份附議才能成案,而提案於短時間內引發網路熱議,支持者快速增加,最終累積5768份附議,於10月7日正式通過門檻;依規定,主管機關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正式回應。對於該提案,勞動部表示,後續將邀集銓敘部、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金管會等跨部會共同研議,並將公務員及軍教體系的現況納入討論範圍。
台灣工時有多長?改週休3日有比較改善?
勞動部2024年統計指出,台灣受僱者年工時平均2030小時,全球排名第5,更高於日本的1636小時、韓國的1859小時,全台甚至有32.4萬人每週工時超過50小時,其中有9.6萬人每週工時更超過60小時,過勞現象普遍,也是此次「週休3日」提案能快速累積附議的重要背景。
經常針對時事發表看法的電商網紅「486先生」(陳延昶)也曾參與討論,並以台灣實施週休3日、2025年的34天國定假日試算,則1年365天中,只需上班約175天、休190天,若再加上勞基法規定滿2年可休10天年假,則只需上班165天、放假200天,因此質疑如此安排是否合理。不過,486先生也認為,週休3日還是會對對電商、旅遊業、休閒娛樂業有利,但對製造業衝擊較大,認為可行性仍取決於「產業別」。
連假讓「全台試辦週休3日」!網反映兩極
過去曾有網友在Threads上PO文表示,由於9月底至10月共有4個連假,包括9月27日至29日的教師節、10月4日至6日的中秋節、10月10日至12日的國慶日,以及10月24日至26日的光復節,為此也笑道:「根本是全國試辦週休3日!」
PO文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雖然不少上班族都喜聞樂見,但也有部分家長和教師直呼吃不消:「10月是提醒大家不要太奴」、「現在就附議,週休三日不是夢,勞工站起來吧」、「為什麼能放假還是有人要靠夭」、「服務業還是要上班,但有雙倍」、「家長不嘻嘻」、「學校跟補習班的老師頭都很痛,尤其中秋和國慶連續放了2次星期一,然後就要月考了!」
教師節、光復節成國定假日!學校課程銜接壓力大?
由於《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法,教師節與光復節已在今(2025)年列為國定假日,串連中秋、國慶,若搭配特休最高可連放16天,讓上班族相當期待,但教職人員則是相當無奈,特別是課程銜接困難,段考前須加快授課速度,不少教師在連假期間都需加強備課。
對於教育界的壓力,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過去受訪時表示,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會是主科老師,若依照課程安排推算,連假最多可能造成約4小時課程延後,但因連假都是行事曆上的既定安排,原則上可提前備課調整。不過,侯俊良也呼籲,應降低第一線教師的行政負擔,以避免因連假導致工作壓力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