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典昨(26)日先是在臉書上PO文指出,北極圈上空約23公里的高空中有兩團相對暖和冷的空氣正在對峙,由於極區上空日照減少、空氣冷卻,冷卻的空氣下沉後,就會由周邊空氣內縮來補充下沉空氣,而空氣內縮自然形成逆時針環流就會形成「極渦」。
鄭明典說明,通常在冬季前期只會是單一逆時針旋轉的冷空氣盤踞在北極圈上空,而本應該是極渦發展的地方卻出現暖空氣,也就是產生「極區平流層暖變」的現象,他直言,這麼早就出現暖變現象,確實相對少見:「印象中,2016年年初有超強寒流,年底時就有類似偏早發生的平流層暖變現象!」
另外,鄭明典今(27)日上午補充說明,在過去約2週左右,北極圈上空氣溫相對快速上升近20度,根據過去記錄,最常發生平流層暖變的時間是2月下旬,因此他也直呼:「所以這次的特別處是,發生得早!」鄭明典表示,暖變時間來得早,通常代表極渦本就偏弱,依過去的紀錄可見,通常會造成韓國、日本迎來偏冷的冬季,和台灣冬季氣溫的相關性其實並不高:「過去的說法是,台灣只是偶爾被掃到邊。」
鄭明典表示,2016年的的特殊寒潮應為個案,當年的確起因於平流層暖變,暖變向下影響引發超強振幅的負北極振盪,再加上主要冷空氣外流方向在亞洲,因此才會讓台灣面臨超強寒流,鄭明典也強調:「2016的低溫在百年紀錄中並非最極端,但是在暖化背景下,再度發生的機率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