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2001年揮軍來台創立《壹週刊》,主打揭發社會黑暗面,也將狗仔文化正式引進台灣,瞬間顛覆台灣新聞媒體生態;2003年壹傳媒集團再成立台灣《蘋果日報》,《台蘋》全盛時期單日銷售量逾52萬份,號稱台灣第一大報。
黎智英的傳媒帝國叱吒台港兩地20年,卻敵不過香港實施國安法黯然熄燈。香港壹傳媒集團2021年遭港府政治迫害強行關閉,創辦人黎智英被捕入獄,骨牌效應導致在台分公司《壹週刊》、台灣《蘋果日報》與《蘋果新聞網》,先後被迫停止營運,壹傳媒所有在台資產,全由香港清盤人指定的台灣會計師薛又瑋保管。
《壹週刊》停刊半年 負責人竟收2,000萬本票裁定
《鏡報》獨家掌握,去年11月底,壹傳媒台灣分公司掛名負責人、前《壹週刊》社長邱銘輝收到士林地院寄來的本票裁定,一家名為「喬富資本控股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聲稱持有一張壹傳媒台灣分公司的本票,開立時間是2020年10月9日,票載金額2,000萬元,到期日為2022年6月30日,裁定內容指出,該本票經法院形式審查無誤後,已裁准喬富資本控股公司可對壹傳媒台灣分公司(即《壹週刊》)聲請強制執行2,000萬元資產。
邱銘輝收到本票裁定後一頭霧水,因為《壹週刊》早在本票發票日期前半年,亦即2020年2月29日結束營運,怎可能會開出本票,邱立刻通知前公司法務。
已各奔東西的昔日同事討論後,確認壹傳媒台灣分公司營運期間,除與銀行往來之外,從未簽本票給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也沒有簽本票擔保的商業習慣,更與登記業務主要為「投資管理顧問」的喬富公司沒有任何業務往來。
一家早已關門大吉的公司,怎可能會在結束營運半年多後,開出1張2,000萬元的本票?壹傳媒集團2名資深法務與財務長聯繫過程中,又發現驚人內情!原來奇怪的本票還有第2張。
壹本便利從未出刊 也被討3,500萬元
財務長告訴法務,壹傳媒集團旗下另一間在台公司「壹本便利」,也收到本票裁定,聲請的債權人是「康閎事業有限公司」,發票日為2020年1月30日,到期日與《壹週刊》本票到期日相同,票載金額更高達3,500萬元。
法務得知此事後,內心警鈴大作。壹傳媒內部均知,「壹本便利」雖名為出版公司,但在台灣設立後從未對外營運,也沒出版過任何刊物,只有集團內部一戶位於內湖的不動產,長年登記在「壹本便利」公司名下,「一家沒有對外營業的公司,為何會開出3,500萬元本票?」
更誇張的事還在後頭,就在壹傳媒前公司高層委任律師對可疑本票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後,第3張本票出現了!
《蘋果日報》也難逃 被指5年前欠債5,000萬
去年12月中旬,已停刊3年多的《蘋果日報》也被聲請本票裁定。這次是一名叫做劉家良的男子(後改名為劉世紘),持一張面額5,000萬元的本票,向士林地院聲請核發本票裁定,開票人是《蘋果日報》,簽發日2019年,到期日同樣是2022年。
集團前高層們隨即找上昔日集團的合作律師詢問意見。眾人研判,壹傳媒集團旗下壹傳媒公司、壹本便利公司、蘋果日報公司,過去從未對外簽本票作擔保,且這3張本票執票人都不是集團業務往來對象,香港商壹本便利出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在台灣甚至從未實際營運,絕無開立本票的需求。
壹傳媒前高層們判斷,短期內出現這一連串本票裁定案件,總金額高達1億500萬元,極有可能是不肖人士利用壹傳媒集團在台資產仍待清算、青黃不接的情況下,以偽造本票聲請法院裁定,藉此達到掏空公司剩餘資產的目的。
由於壹本便利公司名下的不動產,2022年11月間剛被香港清盤人指定的會計師薛又瑋售出,公司帳目內有5,200萬元現金,眾人懷疑是熟悉內情的不肖人士所為,集團前高層們因此向士林地檢署告發,現正由檢方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