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教母譚敦慈日前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指出,過去我們以為用塑膠袋盛裝食物已經很毒,紛紛改用紙容器盛裝,包括小吃攤,超商也用紙容器盛裝販售食品;不過譚敦慈指出,由於紙容器為了防止水滲透,表面會有一層淋膜,也會釋出塑膠微粒。
譚敦慈舉例,陽明交大曾進行一項實驗,若以盛裝便當的紙容器進行加熱,所釋出的塑化劑及塑膠微粒數值反而呈倍數上升。家醫科醫師達特指出,塑膠微粒不僅增加失智症風險,當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身體排毒系統無法再承受時,身體就容易生病、中毒,甚至引發癌症,另外當身體毒素愈多,身體所散發出的味道也會較臭。
基因醫學醫師張家銘過去也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指出,塑膠微粒是具有稜角的小碎片,小至奈米等級,進入人體之後能透入血液循環囤積在不同器官,甚至還會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造成腦內神經發炎。
張家銘表示,失智症患者的大腦中,塑膠微粒含量是一般人的5倍,因為塑膠微粒會凝聚成較大顆粒,可將水煮沸後再飲用,或是補充特定益生菌、含有益生元食物,幫助塑膠微粒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