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憲銘今日在創投年會以「以算力驅動永續創新」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關係難解,讓以色列日常生活飽受戰爭威脅,可是新創實力受到全球肯定,他去以色列參訪的時候,當地人跟他說,以色列人人皆兵,服役期間學到很多技能、知識,以此轉成經營新創的基礎,而且,就是因為當地有豐沛的新創能量,以色列才沒有被消滅、在四面楚歌中生存下來,給了他很大的震撼。
他也觀察到,以色列的新創環境跟台灣大不同,台灣的投資人與VC都要台灣的年輕人壓身家、以示有信心會成功,「年輕人只有一次的機會,如果失敗了親朋好友都會怪他,不會有第二次創業的機會」,而且,台灣的環境讓VC與新創會選擇追求「小確幸」,也就是做明天就能賺錢的案子、或是以台灣內需市場為主,這種案子雖然成功率高,可是不會為自己、也不會為台灣科技產業帶來全球性的有影響力。
反觀以色列的新創環境,林憲銘觀察到,他們創業大都是用別人的錢、而不是用創業者自己的身家,即使創業者之前失敗過好幾次,只要想法夠好,創業者還是有機會用別人的錢再開新公司,而且,以色列新創不會以內需市場為主,而是瞄準美國、歐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市場,加上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密切,很多以色列新創進入到中期規模時,就會牽線給美國大企業併購,最終走上股票上市的新創不多。
他進一步指出,以色列新創都在挑戰很難的題目,緯創在以色列投資的新創,他們談的議題他都覺得要花五年以上的時間開發,但是,以色列新創就有那樣的野心挑戰困難、有深度的題目,去做可能10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事,以色列最成功的就是瞄準未來、瞄準美國的市場,如果一開始就做困難的案子、市場不是只有台灣為主,台灣新創的成功率不會那麼高,可是一旦成功影響力非常大,像10幾年前的以色列車用導航龍頭MobilEye,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台灣新創的目標就是簡單的事,台灣大型科技企業的資金進來投資,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台「灣的實力、台灣供應鏈的muscle(肌肉),這時候不是享受小確幸,是去想更有破壞性的衝擊。」
也因此,為了讓台灣新創有更好的機會來挑戰困難的題目、瞄準全球市場,他在演說中宣布,緯創將捐贈100萬個GPU小時的算力,會請公正的第三方做申請審核,希望一段時間,半年或每一季有成果的發表,以鼓勵更多人來用,今年第四季之前會把所有的辦法、窗口做好,明年1月接受申請、第一季啟用,他更在台上說,如果不夠用的話,「有可以加碼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