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空戰驚見AI新招!研究揭中國工具秒產短影音、跨帳號洗版
PixverseAI製作出賴清德控制「海鯤號」浮出水面、眾人嘲笑的畫面。翻攝自數位素養實驗室

|即時

罷免空戰驚見AI新招!研究揭中國工具秒產短影音、跨帳號洗版

mirror-daily-logo

2025/08/16 08:55:00

記者:

生活組

數位素養實驗室(FactLink)近日公布罷免運動期間的相關研究,秒數極短、由AI生成的「迷你短影音」,正成為影響輿論的新利器。調查發現這些政治攻擊AI短影音的快速量產,主要依賴來自中國的AI生成工具與剪輯軟體 。研究團隊透過追蹤影片上的浮水印,勾勒出一條「生成-後製-發布」的生產鏈雛形 。這條生產鏈讓相同劇本得以快速複製與改編,在一天內就能大量產製攻擊內容 。
在318支被分析的影片中,約35%含有AI工具浮水印 。其中,多數工具來自中國或為中國產品的「國際版」,例如Capcut(中國「剪映」的國際版)、Pixverse.AI(中國「拍我AI」的國際版)、豆包AI、海螺AI及ViduAI等 。
許多影片出現多個浮水印,顯示經過多重工具的加工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戴毓辰分析,創作者常先用豆包AI等工具生成虛構影像,再透過剪輯工具Capcut添加文字或穿插真實畫面,藉此製造一條「虛實模糊」的敘事界線 。
03-2_2025-08-16.png
翻攝自數位素養實驗室
例如,一支影片用豆包AI製作出卡通化「青鳥」排隊領食物並搭上遊覽車的畫面,中間再用Capcut剪輯真實的罷免遊行片段,以虛構諷刺罷免活動是被動員的 。另一案例則是使用PixverseAI製作賴清德讓「海鯤號」模型從水中浮起的嘲諷畫面,再用Capcut疊上「浮起來囉」的文字,加強其意圖 。
AI的便利性也促成了「創意加速」。相同的腳本被不同帳號套用在不同場景,快速複製改編 。例如「青蛙騎腳踏車」的畫面,就分別出現在台北、新竹等不同地點,營造「台蛙」遍布全台的視覺印象 。更有跡象顯示,不同帳號間存在互相取材與協作的行為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