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今天下午2時30分召開朝野協商,討論《韌性特別條例》條文修正草案,協商內容包括,第3條增訂強化電力系統200億元、第6條經費上限提高至5900億元,以及第9條,普發現金於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開始執行發放作業,並於7個月內發放完畢。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在發言時質疑,之前台電千億撥補已被刪除,行政院這次提出條文修正項增加電力撥補200億,感覺像是在巧立名目。而這次增加預算名目是「強化電網韌性」,但2021年時,台電就有一個十年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金額高達5645億元。
王鴻薇續指,該計畫後來縮短成6年,平均一年的執行經費更高,加上災後重建條例也有強化電網韌性,總計超過100億元,這兩項合計金額已經非常高,待表強化電網韌性根本不缺錢。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解釋,5千多億元的十年計劃,是因2022年發生重大事故,當時很多電廠停電,加上台灣用電成長快,當時經費多用在拉電路,以及避免重要電力設施跳電,而這些是民眾和產業需求帶動用電增加,並非台電主動要額外增加。
最後,歷經1個半小時討論,韓國瑜宣布協商結論,第9條按照協商通過,修正條文第3條、第6條,保留送院會處理,另通過藍白兩黨所提的附帶決議。
附帶決議內容為,將條例經費上限自5450億元增加250億元至5700億元,其中預留200億元用以強化對產業支持、擴大協助範圍並滿足各產業需求,另應增列40億元以加強對弱勢族群照顧跟關懷。此外,應確保預留的200億元中,不低於50億元用於勞工安定就業措施,另不低於50億元用於農業與產業發展支持。
韓國瑜也宣告,院會進行處理時,廣泛討論由民眾黨、民進黨與國民黨各推派1位,每人發言3分鐘,逐條討論時不再發言,依序進行各條文黨團版本之處理;另本案完成三讀後,不進行三讀後發言,各黨團不提出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