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怒斥:「嬰兒配方奶糖分和母乳差不多」
產科醫師蘇怡寧在臉書回應,直言影片誇大不實。他指出,一般嬰兒配方奶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含量約7%,與母乳非常接近,是嬰兒能量的重要來源。
「台灣法規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規範相當嚴格,不可能發生影片中說的情況。」蘇怡寧強調,母乳依舊是最天然的選擇,但在無法哺乳的情況下,配方奶就是替代方案,「情緒勒索母湯,胡說八道更是不可接受。」
營養師:別混淆「嬰兒配方」與「成長配方」
營養師吳芃彧指出,「嬰兒配方」(1 歲前)受到國家標準嚴格規範,但「成長配方」(1 歲後)只被當作一般食品,糖分添加量沒有上限。調查顯示,有些成長配方的含糖量甚至比鮮奶高出30%至120%,孩子一天若喝下多杯,等於近半數熱量都來自「甜奶粉」,自然不願意再接受蔬菜、全穀等天然食材。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提醒:一歲以後的小孩,其實不需要再依賴成長配方奶。這類產品往往額外添加精緻糖,像是乳糖、果糖、玉米糖漿等,甚至加上香料,吸引孩子愛喝卻不愛吃天然食物。
兒科觀點:國際建議「2歲前不吃含糖食品」
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指出,2歲以下兒童應避免攝取含糖食品。她強調,母乳的味道會隨著母親飲食變化,能幫助孩子建立多樣飲食接受度,這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優勢。
她提醒家長,若副食品銜接得宜,孩子一歲後就應該以正常食物為主食,不需要再依賴成長配方奶。
從這場風波可以看到,爸媽的恐慌往往來自資訊不對稱與廣告話術。嬰兒配方奶的糖分來源是乳糖,含量與母乳相近,安全性受法規保障。成長配方奶屬一般食品,糖添加沒有明確上限,喝太多確實可能養成嗜甜習慣,甚至影響正常飲食。正如專家所說:母乳最好,嬰兒配方可權宜替代,但成長配方則要慎選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