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評估關稅影響需從生產國與消費國兩端來看,而無論在哪一端,台灣和美國都不是主角。
他解釋,美國雖然在機器人研發上很強,但在實際應用上卻相對落後,全球僅排名第九。這背後有兩大原因。首先,美國政府近年對機器人產業的補助力道,不如半導體等其他產業,其次,美國強勢的工會組織也會反對企業大規模導入機器人。
從生產面來看,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國是日本,而最大的應用市場則是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專家直言,若美國真的揮舞關稅大刀,日本將會首當其衝,而非台灣,影響台灣最大的依然還是232條款中的半導體。
雖然對機器人課關稅,對台灣的直接威脅不大,但專家也點出台灣機械產業面臨的真實挑戰。他表示,機械是「工業之母」,其價值取決於賣給誰應用。若廠商只是將產品賣給傳統的工具機、紡織或食品加工業,將很難與中國的低價產品競爭。
然而,台灣的機械產業並非全面辛苦。專家強調,機會在於轉型升級,若能成功切入AI、無人機,甚至是未來的機器人供應鏈等高端利基市場,前景依然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