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新院長王敏惠首亮相 揭示台流「產業、國際、規模化」藍圖
文策院舉辦媒體茶敘,新任院長王敏惠分享未來三年工作方向。

|即時

文策院新院長王敏惠首亮相 揭示台流「產業、國際、規模化」藍圖

mirror-daily-logo

2025/09/25 14:40:00

記者:

周文凱

攝影:

周文凱

文化內容策進院新任院長王敏惠,於今(25日)舉辦的媒體茶敘中首度與媒體見面,揭示未來三年的核心工作方向。她強調,將憑藉過去在財務與文化投資領域的專業,加速推動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產業化」、「國際化」與「規模化」,未來文策院的投資決策將更貼近市場需求,朝向商業化發展。
甫於今年8月1日上任的王敏惠,原為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副總經理,是由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力邀,希望借重其豐富的投資經驗與市場觀察,為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王時思今日也陪同出席,她表示,期待在院長的專業帶領下,能有效協助業者拓展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王敏惠分享,她從十多年前便以國發基金評審委員的身份參與文創投資,文策院成立後也擔任財務專家,長期觀察台灣內容產業生態。她深刻體認到,在國際高度競爭的市場中,文策院作為整合政策與產業資源的平台,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也是她決定加入團隊的契機。
針對「產業化」與「國際化」目標,王敏惠指出,台灣內容業者多為中小型、甚至微型規模,85%資本額在500萬以下。文策院將持續以國發基金引導民間資金,協助業者產製更貼近市場的作品。在國際合作上,則希望從現行「單點」的資源補助,擴展成「線」的策略銜接,最終形成「面」的系統性支持,促進國際合資合製,拓展海外通路。
在「規模化」方面,王敏惠表示,內容產業應建立長期穩健的資金來源,強化營運韌性。文策院將鼓勵業者健全財務結構,以長期股權方式募資,並攜手大型平台或企業合組基金及控股公司。如此不僅能讓作品從開發到銷售槓桿集團資源,更能強化產業體質,健全整體生態系。
最後,王敏惠也說明院內分工,由董事長負責行政監理與文化部政策銜接,院長則專注於院務的執行與管理。她期許能將民間的活力與效率帶入文策院,讓同仁在執行公共任務的同時,也能發揮專業,共同打造文策院的品牌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