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聯電向其供應商發出的降價通知信,聯電正要求供應商提交降幅「高於15%」的降價方案,新價格將涵蓋2026全年度,並於該年1月1日起生效。聯電在信中直言,近期國際政經局勢劇烈變動,已對公司營運成本及競爭力造成重大壓力,為維持競爭力而有更迫切的成本突破需求。通知中也強調,此方案將作為未來合作與產能分配的重要依據。
對此,有供應商表示,跟半導體大廠做生意,每年第三季左右都會遇到要求砍價的狀況,不過這次要求調降的幅度驚人,並坦言:「不是每家供應商都有這麼大的降價空間。」
聯電向供應鏈轉嫁壓力的舉動,正反映了成熟製程市場的嚴峻現實。法人指出,在政府補貼下,中國晶圓代工廠積極擴產,導致市場供過於求。目前中國成熟製程12吋報價已低於台灣二線晶圓代工廠40%,8吋則是30%。
法人分析,中國大舉投資已取得成效,產能的快速擴張導致2024年多數成熟製程的產能利用率僅60-75%。
面對殺價競爭,法人預期台灣二線晶圓代工廠將持續面臨「產能利用率復甦緩慢、價格壓力加劇、折舊升高」等三大挑戰。就連產業龍頭台積電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法人預估,台積電在2025年雖然會調漲N3/4/5等先進製程價格3-7%,但針對產能利用率較低的8吋成熟製程,報價可能下降5-10%。龍頭一旦降價,無疑將讓聯電、世界先進等廠商的處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