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李育慶表示,追求享樂而缺乏生活意義的人,雖然在情緒上可能會感到愉快,但身體卻可能處於逆境,誤以為自己處在高壓、有威脅的環境中,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風險提升。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人生目標感最低的人,早逝於心臟病發、中風、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道疾病的可能性,遠比目標強烈的族群高上2.5倍,其原因在於強烈的目標會讓壓力賀爾蒙,也就是皮質醇(cortisol)降低。反之,若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對消化、免疫、精神狀態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心臟病、糖尿病、肥胖、腦霧、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等。
基因醫師張家銘也提醒,若長期身體不舒服,又說不出是什麼病狀,可能就是「身體在慢性發炎」,這類「看不見的發炎」不像感冒一樣明顯,卻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症、甚至肥胖、憂鬱症密切相關,其中高壓環境就是影響的關鍵因素之一。
張家銘表示,慢性發炎讓許多人吃不多還是瘦不下來、年紀輕輕就有三高、疲勞、代謝變慢,甚至開始出現腦霧、記憶力變差等,只要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緩解這場「隱形危機」。
藥師孫瑋孝表示,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水分、瑜伽和冥想,都有助於緩解壓力,減少皮質醇過度分泌,而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社交互動也能有減輕壓力,並改善情緒。此外,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導致皮質醇在短期內升高,也應避免過量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