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洪災未平 不法分子惡意發災難財
刑事局詐防中心曝11件利用光復洪災,詐取錢財手法。翻攝畫面

花蓮馬太鞍溪洪災未平 不法分子惡意發災難財

mirror-daily-logo

2025/10/13 12:02:00

記者:

顏凱勗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至今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聯,災情慘重,然而,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發現,不法分子竟利用災難事件,假借救災名義詐取民眾錢財,11件案件共計詐得約62萬元,性質極為惡劣,引發社會譁然。
警方表示,其中案例包括一名林口高中學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假稱前往光復救災,請求民眾贊助交通費,並貼出「車票票根」企圖證明已赴災區,結果票根竟為網路取圖,累計騙得7000多元,校方得知後要求學生主動致歉並全額退款。
另有詐騙手法更為狡猾,不法分子在社群平台宣稱免費提供救災物資,但要求被害人先自付運費,進一步以「製作感謝名冊」或「賣貨便帳戶驗證」為由,要求提供完整銀行卡號或匯款,8件案件累計騙得約48萬元。
甚至有人冒用台中教會名義向民眾募捐,宣稱前往光復救災,受害人捐款10萬元後發現對方人間蒸發;還有人透過網路販售運彩分析報告,聲稱所得全數捐災區,匯款3萬元後才驚覺遭詐。
詐欺犯罪防制中心科長徐子哲指出,這類「假熱情、假善心」詐騙不同於以高獲利為誘因的傳統手法,而是利用公益名義引發社會共感與信任,使民眾降低戒心。警方提醒,真正的公益救災不會要求提供完整銀行卡號或信用卡號。民眾如欲捐款或捐物,應透過官方管道辦理,例如衛福部設立的「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或花蓮縣政府「馬太鞍溪堰塞湖資訊專區」,或透過四大超商機台、Line Pay「愛心捐款」專區操作,切勿點擊不明連結。
此外,政府即將推行1萬元現金普發措施,警方提醒,政府不會透過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也不會要求ATM操作或網銀轉帳。民眾務必遵守「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並以官方資訊為準。警方將持續透過「165打詐儀錶板」揭露最新詐騙案例,防止不法分子趁災發財,守護社會信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