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網友回憶,今年7月底執行洛杉磯航班勤務時,其中1名組員L在起飛後、送完餐就肚子疼進廁所,她得知情況後,就守在廁所外,每隔20到30分鐘就隔著問,如果需要找醫生就敲3下、不要就敲1下,結果2個小時過去,都得到拒絕的回應。
L組員出廁所後,表示自己有吃胃藥,應該睡一下就會好轉,因此就先去輪休,後來在早上6點半第一批輪休時間結束,網友一看對方臉色慘白,當下直接把她「押」到商務艙空位躺平,接著開始進入醫療程序,由2名醫生看照,定時監測血氧、脈搏、血壓,過程中Medlink回報至少了5次。
該名網友也提到,過程當中一度情況危急,幸好有退休的護理師幫忙上點滴,中間也發電報通知地勤,落地後指派輪椅和人員協助就醫;抵達之後,也透過廣播向旅客說明,先留在位子上等後,讓需要就醫的L組員先離機。
網友表示,那趟飛行記憶很深刻,下午只睡1小時,從晚間9點半報到後,直到隔天下午3點55分,沒卸妝、沒盥洗就坐在飯店房間辦公桌上,直到將客艙報告完整送出那一刻,才真正解除任務。
而L組員在洛杉磯就醫後取得適航證明,隔天也搭著航班回到台北,其他組員幫忙拿行李、機場的輪椅服務小哥也貼心推著她到停好遠的巴士旁,直到L上了巴士準備回家,內心都覺得感激。
該網友提到,若沒有另一位座艙長幫忙,自己可能在機上連那1、2的小時倒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全體組員通力合作,沒有耽誤客艙服務以及2位醫生及護理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照顧組員,所有人都是事件圓滿落幕功臣。
網友強調,最重要的是公司對於組員任務中傷病這件事,有完整的SOP並充分授權、支持座艙長的處置,她也感慨,如果長榮的事件發生時有不一樣的處置,最後能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她是某人的女兒/兒子、母親/父親、太太/丈夫,更是同機一命的伙伴!無論如何,一定要努力守護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