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不面對不處理 國民黨對中國介選選擇「放下」
紅色的癌細胞仍在,不會因為朱立倫、郝龍斌、鄭麗文、羅智強等人選擇了忽視或否認而「自然痊癒」。劉耀勻攝影

投書:不面對不處理 國民黨對中國介選選擇「放下」

mirror-daily-logo

2025/10/16 06:00:00

攝影:

劉耀勻

王濬/青年政治工作者、兩岸政策研究員
2025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台灣國內可說是「波瀾不興」,無論哪位候選人的「黨內改革」或「兩岸路線」,都無法激起台灣社會的太多漣漪。截至目前最「刺激」的情節,就是郝龍斌陣營提出的「中國境外勢力介入」指控。郝龍斌隱晦地指出有「境外網軍」對其進行「鋪天蓋地」的攻擊。一向力挺郝的趙少康更大動作召開記者會,要求「大陸當局」不要介入「國民黨家務事」,還呼籲國安單位應對於中國介選進行調查。
對台灣大部分人,甚至全世界的民主國家來說,「中國介選」早就不是新聞。無奈「裝睡的人叫不醒」,國民黨過去選擇對這樣可能對國家安全與民主體制造成的嚴重危害隱憂,選擇了「不承認、不面對、不處理」的「三不政策」;甚至還在國會結合民眾黨,大力刪除國防預算、阻擋國安法案,更不斷替黨內的「中共代理人」與「中國愛用名嘴」們辯護開脫——風水輪流轉,當「中國介選」的傷害終於降臨到自己頭上時,國民黨才真的終於醒來,並呈現一種「世紀大發現」式地吶喊,殊不知看在別人眼中,只是種「已知用火」的後知後覺。
中國「介選」是2025年才發生嗎?國民黨主席選舉是中國網軍的第一個介入的第一個「戰場」嗎?——兩者的答案顯而易見都是否定的。2020年大選,中國政府資助長沙台協會長等人舉辦餐會、贊助機票,要求台商支持韓國瑜;2024年大選,中國國台辦直接指揮台灣網路媒體負責人與大學教授,製作「假民調」試圖促進「藍白合」——這些還都只是中國「直接」介入台灣選舉,且違法事證明確遭法院判刑的案例。其他更多的軍事恫嚇、經濟脅迫、認知作戰、駭客攻擊等作為更不勝枚舉。
要說國民黨是否能就此徹底「清醒」過來,或許我們還是太過樂觀。至少從3個指標可以解讀出,國民黨依舊沒有準備好:首先,朱立倫至今不敢明確表態,更不敢以黨主席身份批評中共。第二,「戰鬥藍」領袖趙少康登高一呼,過去緊緊相依的眾藍委們卻無人響應,也沒有任何藍委宣示要推動國安修法。最後,國民黨從陳玉珍、蕭旭岑、蔡正元到邱毅,都開始幫中國「否認」,甚至有人去攻擊與羞辱趙少康。可見,「中國因素」依舊是國民黨人最大的「心魔」。
而讓人無法指望的,又何止是被鄭麗文陣營或者「中共之友會」成員們呢?郝龍斌一邊指控中國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卻又一邊公布趙少康所謂「從沒有人講過」的兩岸政策,內容包括要把「雙城論壇」升級為「兩岸論壇」、推動國民黨在北京與上海設立「辦事處」⋯⋯等於在自我證實「中國惡意對待」之後,立刻又宣示要「推進國共關係」,以拉近彼此距離。
情侶吵架後,至少都還有「冷戰期」,告訴對方「我還在生氣」;郝龍斌卻是在自己的指控都還沒落幕時,就已經對中共張開雙臂示好著,等於是讓前一天還在大動作公布「8頻道、151部影片」的趙少康「屍骨未寒」之際,郝龍斌已經決定與中共「破鏡重圓」再愛一場,不僅是顯示自己的進退失據,更讓國民黨可能就此錯過了能擺脫中國操控、「洗心革面」的歷史機遇。
面對中國介選,從來都不能有「雙重標準」,而「國安問題」更不容許有半點打折。原以為國民黨終於「迷途知返」,此時亡羊補牢亦不算太晚;但國民黨內「紅統派」與「代理人」們的反撲如此之激烈,而身為中國介選的「受害者」與「吹哨者」們的勇氣與決斷又是如此之缺乏。
本來可以是國民黨黨史上的轉捩點,最後看來也只會是鬧劇一場。從「面對它」到「處理它」,國民黨跳過了這兩個步驟,直接進入了「放下它」的模式。但紅色的癌細胞仍在,不會因為朱立倫、郝龍斌、鄭麗文、羅智強等人選擇了忽視或否認而「自然痊癒」,當國民黨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治療機會,那麼最終只會成為任憑中共擺佈、毫無靈魂與自主性可言的「殭屍」。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