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李鴻源提出馬太鞍溪堰塞湖左側邊坡不穩,恐再度造成崩塌或形成堰塞湖,李孟諺今天上午在記者會上告訴媒體,現在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的部分,還有大量的土石堆積,初估河道內仍有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石,邊坡也約有1億立方公尺的土石,坍塌範圍非常大,未來確實是有風險,可能還會再有大量的泥沙跟著下來,形成新的堰塞湖。
李孟諺說明,有專家評估,縱使有新的崩塌或新的堰塞湖形成,大概都不會像之前高達9000萬噸的規模,但還是要戒慎恐懼,現階段已在上游和日方合作投了水位計,可以每10分鐘監測水位變化,另外對於邊坡的部分,林保署目前也做相關的監測跟分析,在聚落、民眾密集居住區的防災,包括水利署堤防加固、加高,河道的疏濬、開口堤封堤等。
對此,季連成附和,這1、2週陸續到台北開會,與李鴻源等人討論相關處置方法,因此完全掌握工作跟進度,且自己與李鴻源的看法及李孟諺說法一致。
季連成表示,風神颱風與東北季風引發的共伴效應正在發生,目前整個警戒區域為大雨狀態,雨勢主要集中於平地,而馬太鞍溪堰塞湖出水狀況、涵管便橋水位與堤防結構皆穩定,後續中央將持續觀測,若日累積雨量達200毫米,將立即啟動疏散撤離警報系統。
關於疏散演練,季連成提到,今天上午8時也針對昨日疏散撤離演練召開檢討會議,與會鄉鎮村里長、花蓮縣政府及中央部會同仁,對整體狀況的掌握與思維都相當透徹,不論是疏散撤離人數的掌握、運輸工具調度,以及對長者、弱勢族群的疏散撤離計畫等,均處置得宜,因此他認為昨日整體表現達85分水準,可說相當成功。
季連成說,不過仍有幾項待改善精進之處,包含廣播系統聲音不清晰,未精準掌握收容人數,演練納入「垂直避難」,但執行垂直避難結果不盡理想,未來各鄉鎮村里長應建立「代理人制度」,如因故無法執行工作時,應由代理人代為執行,確保撤離工作如實完成,以及演練過程中發生疏散撤離車輛實際調配與預期有落差情事,將再進行更精準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