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形成新的堰塞湖,因颱風風神將至,恐迎來豪雨造成水位上升,林保署花蓮分署自昨日一早便與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公路局前往現場勘查,並委託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至現場測量與資料蒐集,預計於中橫公路旁開設約30公尺便道至舊台8線,以闢建便道方式至土石壩體旁進行降挖;林保署也強調,會持續監控花蓮2個堰塞湖湖水水位,呼籲下游沿線2側住戶勿進入河道及溪床活動,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不過燕子口堰塞湖形成後,便迅速進行評估、展開降挖及導流工程,馬太鞍溪堰塞湖卻無法在前期進行處理,對此林保署也以壩體規模、地理環境、交通可達性及施工條件說明2者差別,表示「天差地別,無法混為一談」:
- 壩體規模:燕子口堰塞湖壩高54公尺、壩體土砂體積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270萬噸,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壩體土石體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
- 地理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海拔1,000公尺深山峽谷,無道路可通,徒步進入需要5天以上,沿溪谷至下游河段逾13公里,河道狹窄彎延、巨石多、高低落差大;燕子口堰塞湖則是台8線旁,人車、機具能即時進場。
- 施工條件:因11月以前屬汛期,也無法為馬太鞍溪堰塞湖開設溪床便道,相較之下燕子口堰塞湖量體小,壩體阻塞溪流之位置即為燕子口台8線公路,因此能快速接近壩體施設減災工程。
林保署提醒民眾應配合政府指示撤離,對此17日秀林鄉公所就已撤離下游富世村民樂部落、秀林村民有部落約300戶,其中有155人到秀林國中、7人到亞泥宿舍收容所安置,目前收容所將維持5天開設。
今(19)日考量多數災民因臨時撤離,未攜帶盥洗衣物及生活用品,經與中央視訊開會與秀林鄉公所決定,於上午8時30分開放撤離民眾30分鐘返家拿取所需用品;鄉長王玫瑰表示,雖與與中央討論撤離5天,不過仍要視看天氣變化調整,民有社區理事長胡百川也說,不敢保障不會像光復鄉一樣,因為萬一潰堤就會造成嚴重災情,盼政府能主動向民眾告知堰塞湖現況,讓撤離民眾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