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痛到坐輪椅!85歲翁靠高頻熱凝療法居然一週就能走
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要開刀,高頻熱凝療法助長輩快速止痛、重拾行動力。(圖庫示意圖)

退化性關節炎痛到坐輪椅!85歲翁靠高頻熱凝療法居然一週就能走

mirror-daily-logo

2025/10/21 10:56:00

記者:

梁孝傑

台灣60歲以上民眾,有超過半數深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開刀治療。像是85歲黃先生,患病超過10年,長期關節變形、疼痛難耐,嘗試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仍有限,甚至需仰賴高劑量止痛藥控制。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考量年紀與手術風險,改用「高頻熱凝療法」,一週後疼痛減輕七至八成,也不再需要倚靠輪椅,能自行行走。
李宜軒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60歲以上國人約有半數受影響,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疾病初期多表現為關節「喀拉喀拉」聲響、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後痠軟,中後期疼痛明顯,嚴重者即使休息也疼痛難耐。晚期軟骨完全磨損,骨頭直接摩擦,常需人工關節置換。
針對不適合或不願開刀的患者,高頻熱凝療法提供新選擇。此療法過往多用於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痛,近年應用於膝關節退化。
治療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透過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3個主要感覺神經叢,輸出高頻電波,使疼痛神經失去傳導能力。術前會測試不同電量並請患者活動膝蓋,確保不影響日後關節活動。效果通常在術後當下至一週內顯現,可維持半年至兩年。
20251021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高頻熱凝療法精準止痛慈濟醫院供圖_2025-10-21.jpg
「高頻熱凝療法」是將電極導針引至膝蓋3個主要感覺神經叢,輸出高頻電波,使疼痛神經失去傳導能力。
李醫師提醒,膝關節是使用一輩子的關節,平時可透過游泳、騎腳踏車、股四頭肌運動或瑜珈維持肌耐力與關節功能。如出現膝關節不適,應盡早就醫,避免拖延至晚期或自行嘗試未驗證療法。對不想或不適合開刀的患者,醫師可提供多種止痛選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