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對蕭美琴的羨慕嫉妒恨從何而來
蕭美琴這場外交出擊的影響力可與當年李登輝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相比擬。圖片翻攝自林佳龍臉書

陳嘉宏專欄:對蕭美琴的羨慕嫉妒恨從何而來

mirror-daily-logo

2025/11/12 06:50:00

作為一位外交官,蕭美琴創下了非常多的紀錄。比如說,她是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第一位以官方代表形式獲邀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中華民國大使,也是過去數十年來最常出入白宮與國務院的中華民國大使。她任大使期間進出美國國會山莊如家常便飯,美國國會裡的中國工作小組開會,她就坐在時任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後來是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旁邊,其活動力之強,甚至獲得《紐約時報》專文介紹,稱她是「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外國大使之一」。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說:「台灣是在華府擁有最具效能的外交代表的國家之一」,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稱更讚蕭美琴,「確實帶有華府圈內人的自信」。
作為一位國家副元首,蕭美琴這次在歐洲議會演講,無疑地也創下了紀錄。即使這並非歐洲議會的正式會議,但從蕭美琴獲邀、入境,最後出現在歐洲議會演講,全都涉及極為複雜的外交磋商與協調,歐盟官方不僅暗中協助,甚至得扛住來自於中國的壓力。資深新聞工作者莊豐嘉因此認為,這場外交出擊的影響力可與當年李登輝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相比擬,這說法可謂庶幾近矣。
國民黨曾在台灣長期執政,非常瞭解幾十年來台灣國際地位遭受打壓,中華民國在外交場域上行不得也的困境,自然也很清楚今天蕭美琴能夠排除萬難登上歐洲議會公開演講的外交出擊有多不容易。不過,國民黨人選擇不看不聽不理會這樣的外交成績,反而是極盡鄙夷之能事,宣稱這是「借場地」、「花錢買來的」。雖然有人斥之為「與中共唱和打壓台灣外交」,但我認為那是夾雜著羨慕嫉妒恨的酸葡萄心理。
所謂「酸葡萄」,就是自己做不到的,別人做到了;自己進不去的,別人進去了。不只如此,這個「別人」,還是那個他們當年眼中「不懂外交」、「粗魯不文」、「只會衝撞」的民進黨。所以,當5年前蕭美琴還在等待拜登就職典禮邀請函時,他們迫不及待地嘲笑蕭美琴「只會搞萊豬外交」、「門都沒有」;當蕭美琴真的拿到史上首張邀請卡,他們改稱「美國政府只是給台灣一點甜頭吃」。他們不承認外交是台灣不分黨派的對外工作,也不認為這外交成績最後會歸屬於所有台灣人,所以索性把過去5年來台灣的所有外交突破與成績衊稱是「買來的」、「是西方對抗中國的馬前卒」。
嫉妒會殺人,也會讓嫉妒者自暴自棄。所以在過去一整年朝野全方位地強力對抗同時,外界會看到傅崐萁在立法院會期當中帶著10幾名國民黨立委到中南海拜謁王滬寧,過程中的那種打躬作揖,頂禮陪笑的場景,與藍綠朝野之間那怒目相向、視如寇讎的模樣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情緒推到極致,不僅台灣內部無法團結,就連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差別心。鄭麗文選上黨主席之後,國民黨內浮現的路線之爭不就是如此?
知名的漢學家余英時說,台灣有很大的心理問題,包括國民黨在內,就是畏共怕共,怕得不得了。一是怕他打過來,好像完全不能抵抗,另外一種就是怕台獨,於是就想用對岸來控制台獨。這種想法是很自私的想法,說老實話,如果繼續這樣子顧忌下去,那最後只有向共產黨投降,「如果這樣子,那當初何必跑到台灣來,在南京簽字投降不就完了嗎?」
是的,關鍵在當初蔣介石為什麼帶著近百萬人來台灣?是為了要反共抗俄,堅守民主陣容?還是只為了76年後要與共產黨同床共枕,共譜大國復興?上過部編本教科書的台灣人都知道是為了第一個理由,但不知現在國民黨的政治菁英是不是滿腦子只有第二項理由?
蕭美琴訪歐後,蔡英文接著出訪德國,這位前總統說:「外交是一棒接一棒,沒有停歇的工作。」其實,不只蔡英文與蕭美琴一棒接一棒,在外交工作上藍綠本也是一棒接一棒;如果不是當年國民黨政府在外交領域的經營與打底,怎麼會有過去5年台灣外交工作的開花結果?問題只在於國民黨還肯認外交是不分朝野的台灣人的共同利益嗎?如果你的「國」不是我的「國」,那一切的苦口婆心與道德呼籲都是白搭。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