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沙發起不來不是累!恐是「6大疾病」警訊 醫揭5招逆轉身體狀況
久坐沙發起不來恐是身體在退化。示意圖/Freepik

久坐沙發起不來不是累!恐是「6大疾病」警訊 醫揭5招逆轉身體狀況

mirror-daily-logo

2025/11/27 15:09:00

編輯:

陳琮文

不少人在沙發上一賴就是好幾個鐘頭,不過有醫師提醒,若發現自己開始起不來、起不快、起不穩時,不是肌肉疲累,可能是全身退化正悄悄地向你報到。
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案例,表示有一名男子在他眼前從沙發起身,不料努力了一次、兩次、三次,直到第四次才成功起身,接著觀察他的走路姿勢,才發覺男子全身神經肌肉都出了問題。

從沙發「起身速度」可看出健康狀況

黃軒指出,從沙發裡站起來的速度,比抽血、量血壓、測量BMI更能精準預測你的大腦、心臟、肌肉狀況,甚至能看出「死亡風險」,多篇國際期刊內容已明確指出,看似簡單的「站起來」動作,卻是人體神經肌肉系統運作的壓力測試。
換句話說,若當自己開始「起不來」、「起不快」、「起不穩」時,代表身體已經在悄悄退化。

「站起來」其實需要用到全身系統的力量

從坐著到站起,看似簡單,卻牽涉到身體8個系統的運作,一旦某個環節出差錯,就無法完成動作。其中包含:
1. 大腦前額葉:決策「現在要站起來」
2. 基底核:精細調控動作啟動
3. 小腦:計算平衡與重心
4. 脊髓反射:傳送訊號到肌肉
5. 股四頭肌:決定你能不能推起身體
6. 臀肌群:保持骨盆穩定
7. 核心肌群:避免你站起來後整個人搖晃
8. 心肺系統:微補壓不讓你站起來時「眼前一黑」
黃軒表示,根據《JAMA Network Open, 2019》指出,站立速度更與整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跌倒風險呈明顯相關。
久坐沙發起不來恐是身體在退化。示意圖/Freepik
久坐沙發起不來恐是身體在退化。示意圖/Freepik

從沙發起身變緩慢恐是「6大疾病」警訊

  • 肌少症(Sarcopenia)初期
肌肉量在30歲以後,每年會下降1~3%,久坐、壓力大,或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族群,更會快速流失,據統計,肌少症起身速度比平均值慢20%~40%。
  • 關節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軟骨磨損、慢性發炎,導致從坐姿起立時特別痛,其中 five-times sit-to-stand(衰退速度測試)成績明顯差。
  • 自律神經與血壓調控異常
若發現「起立太慢」加上「起來頭暈」症狀,或是起身後3秒後發現「眼前一片白」,常是血壓調控差,這族群也與未來心血管、認知退化等疾病有密切相關。
  • 大腦早期訊號
動作速度變慢,與前額葉萎縮及未來認知衰退具有相關,因此別以為起身慢只是累,可能其實是大腦已經悄悄退化。
  • 心肺耐力下滑
若發現起身後「容易喘」,可能不是胖,而是心肺功能、血液帶氧能力下滑,尤其日常久坐族群更要注意。
  • 全身慢性發炎
代謝症候群、高脂肪肝族群,可能導致體內慢性發炎,加速肌肉分解、神經反射變慢,是肌肉萎縮與功能下降的推手。
黃軒表示,若想逆轉身體狀況可以進行以下訓練,包含每天3組10~12下的椅子起立訓練(STS 訓練)、每天走 3000–6000步、攝取足夠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0–1.2 g)、深蹲或臀橋訓練、修正久坐行為(每30分鐘站一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