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轉世的核心意義──守護西藏歷史文化主權
達賴喇嘛自16歲起就一肩挑起西藏未來的所有重責大任。圖片取自達賴喇嘛臉書

|即時

達賴喇嘛轉世的核心意義──守護西藏歷史文化主權

mirror-daily-logo

2025/07/10 06:30:00

翁仕杰/前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為無聲者發聲》譯者
近日達賴喇嘛由於歡慶90大壽前表明確定會再延續轉世,讓這個拖延已久的敏感議題,又再度成為國際媒體的熱議話題。除了沒人在意的北京皺起眉頭,依慣例表示第15世達賴喇嘛的人選必須得到中共批准以外,所有的西藏(圖博)人及尊者的十方信徒全都歡欣鼓舞普天同慶。世界主流國家政要及民間有識之士也同表支持,認為達賴喇嘛典宣佈只有他能決定自己未來的轉世事宜,中共完全無法干涉,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權利。

從16歲起一肩挑起西藏未來的重責大任

達賴喇嘛的轉世議題長年以來之所以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不只是因為這位獲得世人敬重愛戴的精神領袖魅力無限,世人難以接受他會完全消失不見,無法再親聞領受他的慈悲智慧教誨恩澤。如同好萊塢明星理察吉爾所言,達賴喇嘛不再只是西藏人的達賴喇嘛,他已經成為世界的達賴喇嘛,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他。更重要的是達賴喇嘛不只屬於他個人自己,他是達賴喇嘛轉世體制的唯一繼承人,而達賴喇嘛世系傳統上是西藏政教主權的擁有者,儘管在1959年流亡印度後失去國土與絕大部分的人民,毫無爭議的,他依然是西藏主權的代表與象徵。即使在2011年他下放權力給流亡藏人的民選司政,在政治領域上退位,但在所有西藏人的心中,他永遠是無可取代的最高領袖,唯一可以團結教派、地域屬性不同的所有西藏人民的共同上師,不只當今第14世達賴喇嘛如此,而且他的下一世轉世也必然同樣。
現今的達賴喇嘛自16歲起一肩挑起西藏未來的所有重責大任,如同他在自己的新書《為無聲者發聲》前言一開頭說的:「不同於我為自己選擇的其他使命,當我在兩歲被認證為達賴喇嘛的那一刻,整個西藏與人民的責任就加諸於我身上。1950年,年僅16歲的我正式成為西藏的世俗領袖。從那時候開始,我已經在內心深處承擔起保護西藏、藏人及其文化的責任,只要我還活著,我將一直這樣做。」這是丹增嘉措尊者做為達賴喇嘛的使命責任自覺,真心發願成為西藏國土與人民的守護者,如同藏人信仰的觀音怙主那般引領教化西藏人。

西藏是觀世音菩薩所教化保護的人間淨土

在西藏的起源神話說中,藏人自認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獼猴和度母化身的羅剎女所生後代,西藏是由觀世音菩薩負責教化與保護的人間佛土。古代藏王是由天上走到人間的神王,從第1世到第7世皆爬天梯返回天上,到第8世才改成身留人間,由苯教祭司以神祕儀式厚葬王塚。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改信佛教,藏人相信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把兩位公主帶入的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建大昭寺和小昭寺供養,是西藏信仰佛教的開始。8世紀藏王赤松德贊邀請印度寂護論師和密宗大師蓮花生共建首座佛寺桑耶寺,剃度7位貴族子弟出家,成立僧團,由朝廷供養,正式把佛教訂為國教。其弟朗達瑪毀佛被殺,西藏陷入地方貴族割據的分裂局面。
12世紀薩迦五祖八思巴成為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國師,被授予西藏的行政統治權,是出家喇嘛擁有政權的開始。元朝滅亡後,薩迦派失勢,開始形成地方強人結合教派爭奪政權的戰亂形態。17世紀第5世達賴喇嘛借助蒙古軍力平定內亂,建立甘丹頗章政權,成為政教合一的全藏最高領袖,從此由其轉世世系統治西藏,直到當今第14世達賴喇嘛於1959年中共入侵而流亡印度為止。歷代達賴喇嘛被西藏人認為是聖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繼承從藏人起源神話以來歷代藏王到現在所擁有的神聖統治權,超越教派、地域、階級和族群的差異,代表西藏國家、社會及文化主權,是西藏文明的最高象徵。
尤其第14世達賴喇嘛一生致力尋求建立西藏歷史發展的總體共同基礎,凝聚自動效忠的民族認同,鼓吹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西藏問題。同時也推動漢藏民族的友誼對話及西藏佛教的全球化,希望經由抵抗中國殖民統治的文化滅種與克服現代世俗化的挑戰,延續西藏民族文化的歷史傳承。
達賴喇嘛體制把天降神啟的君權神授血統承續轉化為超凡入聖的法王轉世體制,把西藏神人先祖繁衍的民族提升為更具普遍理性的信仰共同體。達賴喇嘛轉世法脈以師徒傳承關係為神聖誓約,結合僧團共修弘法利生為宗旨的佛教修行方式,是西藏社會基體的核心體制。其世界觀和文化模式擴散到其他的邊界地域,形成北達蒙古、遠至俄羅斯,西向歐美國家,東傳漢人族裔,南跨雅馬拉雅山脈深入南亞、東南亞的藏傳佛教文明場域,具有超越東西文明種族國界的現代佛教跨國信仰圈,是不可忽視的全球靈性巧實力。
480661227_1176827443794514_4228623894184671558_n_2025-07-09.jpg
藏傳佛教文明具有超越東西文明種族國界的穿透性,是不可忽視的全球靈性巧實力。圖片取自達賴喇嘛臉書

達賴喇嘛轉世 決定西藏歷史文化主權的保存與發展

因此,現任達賴喇嘛轉世與否就直接關連了達賴喇嘛體制的存續,也決定了西藏歷史文化主權的保存與發展。所以年屆90高齡的達賴喇嘛在考量西藏內外情勢的狀況下,為了回應各方祈求,於7月2日由藏人行政中心召開的宗教領袖會議上發表了一份〈關於確定延續達賴喇嘛轉世體系的聲明〉,全文如下:
「眾所周知,我於西元2011年9月24日,在藏傳佛教各大宗派領袖會議上經過討論,向境內外藏人以及藏傳佛教徒,以及所有與西藏和藏人相關的各界人士,發表了一篇公開聲明並明確指出:『事實上,我已在1969年公開聲明,將來達賴喇嘛的轉世體系是否延續,應有廣大信眾決定。』我還表示:『當我到了1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的年齡時,我會諮詢各宗派的大喇嘛,以及西藏民眾和相關信眾,檢討並決定是否延續達賴喇嘛的轉世體系。』自發表該聲明以來,雖然我沒有特別和廣大信眾討論這個議題,但在過去14年裡,藏傳佛教各大宗派的領袖、西藏人民議會及藏人特別大會、藏人行政中央、各民間團體、喜馬拉雅山麓居民、蒙古國與俄羅斯境內的佛教寺院與民眾、中國大陸等的華人信眾,以及亞洲各佛教國家的廣大信徒,皆自發性地以文書形式,滿懷誠摯地懇請:必須延續達賴喇嘛尊者的轉世體系,並說明為何要延續的理由。尤其是來自西藏境內的藏人團體及個人,透過各種渠道,皆以口述或書面等各種形式誠心祈求,必須延續達賴喇嘛的轉世體系。有鑑於此,我根據民眾的誠摯願望,決定延續達賴喇嘛的轉世傳承。關於歷任達賴喇嘛的轉世認證,誠如之前的公開聲明所言,尋找、認證轉世之重任將由達賴喇嘛的喇章-噶丹頗章信託基金之董事會負責,由他們咨詢藏傳佛教各宗派領袖,以及與歷代達賴喇嘛如影隨形般的護法眾等,按照歷史傳統尋訪、認證。所有人務必銘記:除此機制以外,任誰皆不具備認證轉世的正當性,這一原則永遠不會改變!」
其實,達賴喇嘛在今年3月出版的《為無聲者發聲》的第15章已經預告並解釋了上述的決定。他說:
「考量到我的歲數,可以想見會有許多西藏人擔心,當我不在人世時會發生什麼事。在我們爭取西藏人民自由的政治陣線上,由於現在已有眾多藏人身在西藏境外的自由世界,因此不論如何,我們的抗爭將會持續。再者,就我們運動日常事務性的領導而言,我們現在已有民選的司政行政官署以及運作良好的西藏流亡人民議會,兩者兼具。
人們經常問我,會不會有下一世達賴喇嘛。我早在1960年代就已經表達,達賴喇嘛的體制是否應該持續,這是西藏人民要決定的事情。因此,如果西藏人民覺得這個體制已經達成使命,現在不再需要達賴喇嘛,那麼這個體制將會終止。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已經說過,我會成為最後一位達賴喇嘛。我也同樣說過,如果有續存的需要,那麼就會有第15世達賴喇嘛。......在我2011年發布的正式聲明中,我也同樣指出,對於明確拒斥宗教、拒斥過去生與來世觀念的中共而言,插手干涉喇嘛的轉世體系是完全不恰當的,就更別提達賴喇嘛的轉世了。我指出,像這樣的干涉,與他們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互相矛盾,且顯示了他們的雙重標準。
在其他地方,我曾經半開玩笑評論說,中共在涉入認證包含達賴喇嘛的轉世事務之前,應該先認證他們過去的領導人毛澤東與鄧小平的轉世。總結我在2011年有關達賴喇嘛轉世問題的正式聲明,我極力主張,除非下一世達賴喇嘛的認證是透過傳統藏傳佛教的方法完成,否則全世界的西藏人與藏傳佛教徒都不應接受由任何人,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政治目的選擇的人選。現在,既然轉世的目的是要接續前世的工作,新的達賴喇嘛將會誕生在自由世界中,如此一來,達賴喇嘛的傳統使命將能延續,那就是成為普世慈悲之聲、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以及體現藏人願望的西藏的象徵。」
471087450_1135106744633251_5153673336157942019_n_2025-07-09.jpg
西藏歷史過程形成的政教體制,來自於西藏人民主動賦予的正當性、合法性與神聖性。圖片取自達賴喇嘛臉書

達賴喇嘛轉世體制就是西藏主權的象徵

至此,達賴喇嘛轉世的議題已經塵埃落定,毫無模糊爭議之處,除了中共以外,世人普皆認同支持。儘管這樣決定令中共當局不悅不安,甚至如同偽造假班禪那樣,未來將啟動另立自己選定的偽第15世達賴喇嘛的政治操作,那都無法動搖影響達賴喇嘛體制的神聖傳承。因為如上所述,達賴喇嘛轉世體制本質上就是西藏主權的代表與象徵,這是西藏歷史過程形成的政教體制,不但具有西藏人民主動賦予的正當性、合法性與神聖性,其核心意義乃是達賴喇嘛尊者持續堅定守護西藏歷史文化主權的決心與願行。
我們希望在守護自由民主國家主權的努力上,基於共同的普世價值與文明目標,台灣與西藏能結合成更強韌的慈悲正義同行道友,為維護提升人性價值與世界和平,自主決定自己的未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