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資權宜輪頻繁在我國周遭海域出沒,涉嫌破壞割斷台灣本島和離島之間的海底電纜,進行灰色地帶侵擾。事實上,不只台灣,其他國家的海纜也曾遭到中資權宜輪的破壞,引起國際關注。
海底電纜分為通訊、電力輸送等不同用途,今年2月時,被中資背景多哥籍「宏泰」貨輪拖斷的台澎第3海纜,就屬於中華電信的通訊電纜。
對於通訊用海纜,王仁甫接受《鏡報》採訪時說明,大家平常使用的網路,能跨越到另外一個國家觀看演唱會或奧運比賽,都是使用海底電纜進行通訊。當中資權宜輪破壞海纜後,將造成頻寬下降、甚至連網中斷,對於通訊自由的衝擊相當嚴重。
另外,王仁甫說,輸送電力的海纜,目的是將離岸風場所發電力送至陸地,屬於離岸風電系統的關鍵組件與生命線,須具備耐受海底嚴苛環境與地形變化衝擊的能力,內部多設有監測設備,並內嵌光纖,可偵測電壓變化與海纜溫度,以協助控制離岸風機運作。
王仁甫表示,台灣與各國均面臨中共透過中資權宜輪破壞海纜之衝擊,如今年年初,台灣海纜已有多起遭此破壞的事件,所以也令人擔憂,中共也可能利用同樣方式破壞風電海纜,除了損害台灣的電力穩定機制外,更擾亂台灣發展綠能之決心,試圖製造人民對於民主政府的不信任感。
王仁甫指出,不論是通訊或風電海纜等關鍵基礎設施,建議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會報都必須要提出法律、管理及技術面等3大面向的保護配套措施。在法律面上,要修法設立海底電纜保護區;管理面則要建立多元備援管理系統,確保通訊與電力不中斷;至於技術面,須研發及導入水上或水下監控技術、設備,或安全維運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