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健身媽腹痛誤當過敏!竟是第4期大腸癌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澳洲一名39歲的媽媽馬伊克(Krystal Maeyke)是個熱愛運動、沒有癌症家族史的女子,卻在2年前開始出現腹部刺痛的症狀,一開始只是輕微抽痛,後來變得越發嚴重。馬伊克自認身體健康,也有常常運動和保持飲食均衡,懷疑是食物過敏的她便做了過敏原相關檢查,但都沒查出自己對任何食物或物品過敏。
不過馬伊克的疼痛並未緩解,有時甚至痛得需要熱敷止痛,直到2023年5月30日在家中因劇痛不支倒地,送醫檢查後才被確診為第4期大腸癌,癌細胞已從腸道擴散至肝臟、卵巢及腹部多處器官。
症狀早已出現…她卻以為是生活壓力與季節變化
馬伊克回憶,其實在送醫前幾個月前已有多種徵兆,卻因生活忙碌而未及早處理,她常常感到疲倦、便秘,但當時以為是當媽媽太累和腸躁症所致。馬伊克也會在夜間大量出汗,「我常常半夜醒來濕透,要換衣服和床單,甚至一晚好幾次,還以為是冷氣不夠冷」,她為此提醒民眾,若有持續性夜間盜汗應提高警覺,因這可能是身體對抗癌細胞、荷爾蒙變化等產生的反應。
目前39歲的馬伊克持續接受治療,並透過TikTok分享自己抗癌經歷,包括早期徵兆、診療過程及與病魔奮戰的日常,希望藉此提醒更多人注意身體警訊。馬伊克也在募資平台發起募款,希望可以為自己12歲的兒子日後生活留下保障;不幸的是,馬伊克仍不敵病魔,於7月5日病逝。
全球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浮現 研究呼籲重視早期警訊
報導引述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全球50個國家中,已有27國出現5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人數上升趨勢,英國年輕族群罹患率相較去(2024)年增加3.6%,美國也有2%的增幅。儘管大腸癌與肥胖有關,但也有越來越多身體健康、體態良好的人不幸罹患,研究推測,現代人接觸的塑膠微粒、環境污染、飲食型態可能都是影響因素。
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腹部腫塊、嚴重疲倦、呼吸急促,或是肛門出血、糞便帶血等,但也有部分患者完全無症狀,直到癌症擴散後才被發現,治療難度也隨之提高。
英國癌症研究機構(Cancer Research UK)分析了英國國民健保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50年來的數據,發現罹癌風險明顯上升,其中20至49歲族群近年的癌症診斷率更已飆升23%,提醒各界應警覺早發癌症(early-onset cancer)激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