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種類多,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進展迅速、必須即刻治療的類型之一。這類患者常出現疲倦、頭暈、免疫力下降等症狀,但因初期與感冒、過勞相似,往往會延誤就醫。
新北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便曾遇到類似案例。劉先生因長期頭暈、全身無力就診,檢查發現紅血球和血小板大幅低於正常值,血液中有大量不成熟淋巴球,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西醫化療雖能有效清除癌細胞,但副作用像是噁心、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常讓患者無法順利完成療程。
廖醫師說,中醫治療在血癌療程中扮演「後勤補給」角色。在化療期間,會依病情開立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搭配針灸,幫助緩解副作用、維持免疫力;治療中後期則加強補益元氣,促進血球生成、恢復體力;進入緩解期時,再以調整體質為主,降低復發風險。
以劉先生為例,中醫介入後,他的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明顯改善,白血球過低的情況也減少,體力回升,順利完成療程。廖醫師強調,中醫不是取代西醫,而是與之互補,幫助患者減輕副作用、提升耐受性與生活品質,讓抗癌不再只是硬撐。
除了藥物與針灸,生活調養也關鍵。廖醫師建議患者可在飲食中加入枸杞、紅棗、蓮子粥等補氣養血食材,適量攝取富含鐵質的牛肉、菠菜;體力許可時,可搭配溫和運動,促進氣血循環。
心理支持同樣重要,家人的陪伴、溫暖的家庭氛圍,以及病友間的交流,都能提升患者的抗癌信心。
醫師提醒,持續疲倦、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牙齦出血或莫名瘀青、骨關節疼痛等症狀,都可能是血癌警訊。若出現類似狀況,應盡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