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羅逸帆提到,很多人覺得「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事,事實上它就像一個沉默的竊賊,慢慢偷走骨頭裡的鈣質與強度。常見的症狀不是立刻斷骨,而是反覆的腰痠背痛。有些人甚至只是打個噴嚏、抱孫子,或彎腰撿個東西,就造成骨折。
對於嚴重的壓迫性骨折,有個像古蹟修補的治療方式:骨水泥灌注手術。醫師會在影像導航下,將特製的「骨水泥」透過細針灌進骨頭裡,幫骨頭補強,手術傷口只有原子筆尖大小。孫媽媽接受這個療程後,隔天就感到明顯改善,之後醫師也安排她定期施打補骨針,讓骨質不再快速流失。
日常預防骨質疏鬆方式
多活動:快走、爬樓梯、核心運動,能幫脊椎打造天然支架。
多補鈣質:牛奶、起司、小魚乾、深綠色蔬菜,都是骨頭的「存款」。
曬太陽:維生素D是骨骼吸收鈣質的鑰匙,每天10到15分鐘就有幫助。
定期檢測:尤其40歲以後,最好安排骨密度檢查,把骨骼保健納入健康管理。
疫情過後,很多人活動量比以前少,骨質流失速度反而加快。醫師提醒:不要等到骨折發生才意識到骨頭出了問題,提早保養,才不會讓骨鬆這個「無聲的偷竊者」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