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吃稀飯恐害長輩罹患肌少症!用豆漿取代水煮粥能補足蛋白質
長輩愛吃清粥小菜?營養師警告恐釀肌少症,用豆漿煮粥更補蛋白質。

|即時

三餐吃稀飯恐害長輩罹患肌少症!用豆漿取代水煮粥能補足蛋白質

mirror-daily-logo

2025/09/16 10:01:00

記者:

梁孝傑

許多家庭都會把長輩體重減輕、手腳無力、行動變慢,視為自然老化,但營養師提醒,這可能不是單純的年紀問題,而是吃得不夠營養導致的肌肉流失。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指出,很多長輩因為牙口不好,三餐常以清粥配小菜解決,蛋白質攝取量遠遠不足,長期下來容易罹患「肌少症」。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肌肉量和肌力持續下降,不僅造成身體無力、精神疲倦,還可能導致行動困難、反覆跌倒,增加骨折與失能的風險,甚至提高死亡率。
郭柏良指出,國民健康署建議成年人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0.8至1公克蛋白質,老年人則要達1至1.2公克,但許多長者擔心肥胖、三高或腎臟疾病而偏好蔬食,加上咀嚼困難,常選擇稀飯、補湯或軟爛食物,如果缺少豆類、蛋、魚、肉類的搭配,就會讓蛋白質嚴重不足。除了肌肉流失,還可能出現頭髮枯黃、皮膚乾癟、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如何改善飲食習慣?

要預防肌少症,郭柏良建議從「吃對、吃夠」開始,搭配適度肌力運動。飲食方面,首選植物性蛋白質,如豆漿、豆腐、黃豆,既能補充蛋白質,又沒有膽固醇和過多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與腎臟健康更友善。烹調上宜清蒸、燉煮或拌炒,避免油炸,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針對牙口不佳的長輩,郭柏良特別推薦用豆漿取代水煮粥,不僅增加蛋白質攝取,也因濃稠度較高,能減少嗆咳風險。
郭柏良強調,及早注意飲食與運動,才能讓長輩遠離肌少症,維持行動力、享受健康樂齡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