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腳差點截肢!中年男沒管破皮竟「潰爛壞死」…醫師教你分辨「傷口感染警訊」
一名50歲男子小傷口引起感染,左腳差點截肢。圖/馬偕醫院提供

左腳差點截肢!中年男沒管破皮竟「潰爛壞死」…醫師教你分辨「傷口感染警訊」

mirror-daily-logo

2025/10/10 15:15:00

編輯:

古靜兒

小傷釀大禍!一名50歲的男子近日在工作期間不慎割傷左小腿,起初以為只是小傷口的他便不以為意,也未妥善處理傷口,沒想到幾天後卻出現潰爛、紅腫與發燒畏寒等症狀,嚇得他趕緊就醫檢查後,結果竟被確診為「糖尿病足併壞死性筋膜炎」,若再拖延恐面臨截肢危機。

50歲男糖尿病足惡化險截肢!馬偕緊急搶救保住左腳

據了解,這名50歲的汪姓男子先前工作中被物品劃傷左小腿,以為只是小破皮的他,並沒有清潔消毒或包紮傷口,怎料數日後傷口惡化,潰瘍範圍擴大,還伴隨紅腫與疼痛,汪男自行塗抹藥膏也未改善,後來甚至開始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嚇得他趕緊前往馬偕紀念醫院急診求助。
醫護人員檢查後,發現汪男有糖尿病病史,傷口感染已深入筋膜層,確診為「糖尿病足併壞死性筋膜炎」,若不即時手術清創、控制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症,甚至截肢。
馬偕醫院整形外科與急診醫學部隨即合作為汪男清創手術,並結合下肢動脈介入治療、高壓氧療法及再生型敷料等多項治療方式,同步控制感染與促進血液循環。經過多次手術與密集照護,汪先生的傷口逐漸復原,最終成功保住左腳,免於截肢。

怎麼注意傷口是否感染?

馬偕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整形外科資深主治醫師尤傑銘指出,就算只是皮膚表層的小破皮,若未妥善處理,也可能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其中糖尿病、洗腎、心血管疾病患者與年長者更是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復原速度會比常人慢許多。
尤傑銘醫師提醒,民眾受傷時應立即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塗抹抗生素藥膏後以紗布覆蓋,保持乾淨並觀察癒合狀況,若紅腫、發熱在2、3天內未改善,或出現膿液、異味、水泡、皮膚變黑等情況,就可能是感染徵兆;若再伴隨發燒、倦怠等全身症狀,代表感染已擴散,務必及早就醫治療。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急診外傷患者往往只關心初步處理,卻忽略後續的傷口照護與觀察,這正是病情惡化的關鍵,他也以急診資深醫師的身分提醒,糖尿病、洗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應定期檢查皮膚狀況,尤其腳部是否有破皮、水泡或壓瘡等問題,提早預防與介入,能大幅降低感染與截肢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