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爐、薑母鴨不是人人能吃!中醫揭「這類人」吃了反而上火失眠
立冬進補也有雷區,燥熱體質小心吃補變「上火」。

羊肉爐、薑母鴨不是人人能吃!中醫揭「這類人」吃了反而上火失眠

mirror-daily-logo

2025/11/07 10:17:00

記者:

梁孝傑

攝影:

梁孝傑

今天立冬,不少人晚餐已經訂好羊肉爐或薑母鴨等暖身進補料理。但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指出,這類美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若你的體質偏向燥熱、或正在控制三高、或消化功能偏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上火、失眠、口破、便祕等反效果。

體質怎麼分?

虛寒體質:常怕冷、手腳冰冷、早上起床仍感疲倦、胃腸較弱、容易拉肚子。這類人較適合「溫補」,如羊肉、生薑、肉桂、乾薑等藥膳。
中性體質:既不明顯怕冷也不明顯怕熱,體質較中等。可選用「平補」方式,如人參鬚、淮山藥、枸杞子等溫和藥膳。
燥熱體質:口乾舌燥、容易便祕、嘴破、痘痘多、情緒煩躁、常熬夜。此時若吃大量溫補藥膳,很容易「補火過頭」,導致失眠、口臭、便祕。

補錯的常見問題與提醒

進補前若正處於感冒、發燒、感染狀態,並不宜立即進補,反可能讓病情加重。另外,補品常伴隨高油脂、高蛋白、高熱量,現代人營養大多已足,若再大量進補,只怕「越補越過頭」反而增加代謝與內臟負擔。
即便體質適合溫補,料理方式也要調整為「少油、多蔬菜、撈浮油」等,才能減少負擔。

食材與建議

若選擇羊肉爐、薑母鴨這類典型溫補鍋物,張煒東醫師建議搭配大量蔬菜、菇類、去皮雞肉或其他低脂蛋白,減少脂肪、鹽分和藥膳辛香料強度。
若屬燥熱體質者,可改選清湯火鍋或以白蘿蔔、蓮藕、山藥、百合等潤燥食材入鍋,避免辛辣、燒酒過重。
晚上開鍋進補時,還是先留意目前身體狀況如何?是否有慢性病控制中?再選對方式適量進補。「補得對、暖得剛好」才能真正為身體補充元氣,而不是製造新的隱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