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鍋具與食物的隱形危機
鋁製鍋具若用來盛裝酸性飲品,像是檸檬汁、醋,會加速鋁溶出,部分油條、甜甜圈的麵粉中也含有「明礬」,甚至有些胃藥也含鋁成分。長期攝取恐導致疲倦、貧血、骨質疏鬆,甚至增加失智風險。
鉛:水管與兒童發展的威脅
老舊鉛水管、自來水滯留水,或水龍頭濾口的沉積物,都可能讓鉛進入體內。鉛會加速老化、損害腎臟,引發高血壓,更可能影響兒童智力與語言發展。建議用水超過6小時未流動時,先排放1到2分鐘再煮食,並以冷水煮沸較安全。
汞:來自海鮮與中藥的毒素
甲基汞是最毒的型態,常見於受污染的大型海魚,以及部分含汞的中藥材。長期攝取會造成腎功能受損、血壓升高,還可能沉積於腦部,導致智力受損、失智。殺蟲劑也是值得注意的污染源,若經常使用可能增加10年後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鎘:骨骼的隱形殺手
鎘主要來自受污染的米食或工業排放。體內累積後會讓骨骼疼痛、變脆、容易骨折,正如日本知名的「痛痛病」案例。台灣也曾發生「鎘米事件」,提醒民眾選購食材時要注意來源。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重金屬中毒?
重金屬中毒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若長期疲倦、貧血或神經系統出現異常,應考慮檢測。血液檢測可反映近期暴露,頭髮檢測能看出3個月內的累積情況,尿液檢測則常用於評估排毒效果。
如何治療重金屬中毒?
若確定含量過高,醫師可能建議「螯合療法」,幫助將重金屬排出體外。主要是藉由螯合劑與體內有害的重金屬離子結合,產生螯合作用,成為安全的螯合物,經由腎臟變成無害的尿液排出體外,恢復身體機能。
不過在施行螯合療法的過程中,身體必需的礦物質如鈣、鎂、鋅等也可能流失,有賴主治醫師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