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口腔細菌是「頭頸癌」最直接的犯罪現場,在所有癌症中,頭頸癌(特別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最早被證實與口腔細菌相關。主嫌之一就是牙周致病菌。
黃軒說,牙周致病菌原本是牙周炎的「元兇」,卻在口腔鱗狀細胞癌裡也被發現,它會干擾細胞凋亡,讓該死的細胞死不掉,癌細胞反而有機可乘。更可怕的是,它能刺激細胞釋放酵素與發炎介質,幫助腫瘤長得更快、更容易擴散。黃軒說,這隻壞菌不只是「牙齦殺手」,還是癌細胞的軍師,幫它設計逃生通道、送上補給品。
口腔菌群和食道癌、胃癌也有關係,可以說是「壞菌的遠征軍」!黃軒說,口腔細菌可不會乖乖待在牙齒和牙齦旁邊,它們有能力一路「南下」到消化道。研究發現,食道癌患者的口腔菌群組成異常,特別是厭氧菌(梭桿菌)顯著增加,這意味著,口腔菌群失衡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警訊。
厭氧菌不只和食道癌有關,還牽涉到胃癌與大腸癌:
1. 慢性發炎:它長期刺激腸胃黏膜,讓免疫系統陷入「高警戒」。
2. 免疫逃逸:它能影響 T 細胞,幫腫瘤細胞戴上「隱形斗篷」。
甚至,牙周病竟然會導致胰臟癌!黃軒說,美國研究指出,有嚴重牙周病的人,未來得到胰臟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可能的機制是細菌入侵,壞菌能隨血液跑到胰臟。也可能是免疫失衡,像是慢性牙周炎引發全身性發炎,惡化腫瘤微環境。另外,還有致癌物代謝,因為壞菌能製造亞硝胺等致癌物,加速癌變。黃軒說:「牙周病不只是壞在牙齦,它還可能是癌症的幕後推手。」
如何避免口腔細菌致癌?
1.刷牙+牙線:最強防火牆!每天刷牙至少兩次,尤其是睡前。牙線清掉壞菌的「藏兵洞」,比牙刷更關鍵
2.定期看牙醫:提早拆彈!每半年檢查一次,牙周病初期幾乎沒症狀,容易被忽略。牙醫能及早發現危險信號,避免壞菌坐大
3.飲食調整:餵養好菌,餓死壞菌!減少高糖、加工食物,多吃蔬果與抗氧化物。多喝水,少含糖飲料,幫口腔降溫
4.戒菸限酒:別給壞菌加油!菸酒直接傷口腔,也助長壞菌勢力。研究證實:菸酒+牙周病=頭頸癌風險倍增。
最後,黃軒強調,口腔保健絕對不是「只防蛀牙」,它其實是「全身防癌」的第一道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