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強調,入睡有3感:節奏感、儀式感、圖像感。他建議老年人要有亮與暗的日夜節奏感,起床後先到戶外走路一小時,藉由陽光啟動腦內清醒系統,入睡前的環境要暗,減少光線的刺激。
成年人則要趁早上完成重要的思考及決定,下午可以混一些,晚上再專注吃一餐,最後好好放鬆睡覺,達到一個忙、混、吃、睡,有高低起伏的節奏感。
睡前的儀式感也不可忽視。方識欽建議可以吃一點點東西,做一些緩和運動,換上睡衣,聽輕音樂或觀看無聊節目。有些睡眠障礙者可能會吃四分之一到半顆安眠藥,雖然在生理上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如果已成習慣,就不要破壞這個儀式感。
圖像感則是指閉上眼睛後,進行引導式想像。例如想像自己划著一艘小船,慢慢進入霧裡面,這樣的畫面能幫助大腦從掌管思考的額葉,切換到控制空間與畫面的頂葉區域,使人緩緩放鬆,進入睡眠節奏。
想要一夜好眠,很難一蹴可幾,但也無需完全倚靠藥物催眠。透過建立白天與夜晚的節奏、培養固定的睡前儀式,以及善用圖像引導幫助大腦轉換狀態,我們可以逐步找回自然入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