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08/31 06:45:00
55歲于冠華近年來不僅在音樂上持續耕耘,生活習慣更是健康養生。他花一年多成功減重13公斤,靠的不是藥物或極端運動,而是嚴格的飲食控制與規律作息。其中,他最自豪的每天晚上9點半上床睡覺,竟與「天后」蔡依林不約而同「同時入夢」,成為意外的趣味巧合。

即時
2025/08/26 16:37:00
天后蔡依林(Jolin)晚上9點半就寢養出好膚質的秘訣,受到不少網友效仿熱議。68歲金馬影后陸小芬,今(26日)出席活動也分享多年來的養生心得,坦言雖然無法效仿Jolin,也堅持11點就寢。

即時
2025/08/25 16:37:00
半夜突然醒來卻動彈不得、胸口像被壓住,甚至伴隨幻聽、幻影,這就是俗稱的「鬼壓床」。雖然多數人都曾經歷過,但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這並不是靈異現象,而是大腦在睡眠過程中「卡關」所引起。

即時
2025/08/13 16:30:00
你是否常在醒來時感到脖子僵硬或背部酸痛?這些不適感,其實可能與睡姿息息相關。睡眠醫學專科醫師劉文德指出,睡姿不僅影響脊椎健康,也與胃食道逆流、血液循環,甚至大腦健康有關。以下是他對不同睡姿的優缺點分析與最推薦的睡覺姿勢。

即時
2025/08/13 11:12:00
不少上班族下班後返家,總希望用一頓豐富的晚餐犒賞自己一整天的辛勞,然而最新研究發現,睡前空腹有助於增強記憶力,反觀太遲吃晚餐則會干擾新陳代謝與荷爾蒙平衡,並造成隔天早晨血糖飆升,讓人更容易感到疲倦、飢餓。

即時
2025/08/06 14:25:00
小時候睡不著經常會聽見家人說一句「喝杯溫牛奶可以助眠」,牛奶對某些人來說雖然是溫暖的睡前療癒品,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能造成腸胃的負擔,甚至可能干擾睡眠。對此,營養師呂美寶建議,可改喝無乳糖牛奶或無糖優格,並於白天多補充含葉酸、B群、鎂的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即時
2025/08/04 07:00:00
哈佛大學畢業、現任職於美國加州的腸胃科醫師索拉布賽提(Dr. Saurabh Sethi)近日一則IG影片指出,許多民眾的臥室內乍看之下雖然沒有什麼有害物品,但實際上可能潛藏致病風險,他特別點名3項「有毒臥室物品」,並詳細說明這些物品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呼籲民眾應儘早更換或淘汰。

即時
2025/07/30 16:05:00
近日台灣各地迎來豪雨,也讓夏天炎熱氣溫變得涼爽,不少民眾都忍不住想趁著午休時間大睡特睡。不過,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卻指出,過度睡眠不僅無法讓身體真正恢復,還可能帶來各種健康隱憂,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新陳代謝紊亂、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等,意外引起熱議。

即時
2025/07/23 10:47:00
不少人一遇到失眠,就想靠安眠藥一夜好眠,但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失眠不見得要強求天天睡好、睡滿,也不應靠藥物昏迷式睡眠,當成唯一解方。理解自己的睡眠結構,才是真正改善睡眠品質的關鍵。

即時
2025/07/18 17:41:00
夜晚來臨,在床上翻了一、兩個小時,還是睡不著,許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尋求安眠藥協助。但是,安眠藥雖然能迅速讓人入睡,卻可能剝奪我們最關鍵的兩種睡眠階段,深層熟睡與快速動眼期(做夢期)。長期下來,不僅睡得不扎實,反而可能加速大腦老化,對記憶力與情緒調節造成傷害。那麼,不靠藥物,我們如何科學地找回真正的好眠?

即時
2025/07/07 10:08:00
颱風丹娜絲將遠離台灣,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中發布貼文,表示雨聲是天然的白噪音,可以為大腦提供穩定的背景音,有助於放鬆,更容易入眠。尤其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在房間播放白噪音能顯著改善其睡眠品質與時長。

即時
2025/07/05 06:45:00
說到保護大腦的健康、預防失智症,「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美國Eating Well網站就發表一篇專業營養師文章,提出在下午5點之後應該避免作6件事,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只要對夜間習慣進行一些簡單的改變,就能帶來顯著的改變。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