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人起步撐出一隊 台北挑戰者推廣奧運新興運動
台北挑戰者隊長BC在赴美交換期間首次接觸腰旗美足,回台後便於2023年創立球隊,最初僅3人,如今已擴編至15人。BC說:「我原本是打全裝的,後來覺得腰旗更好推廣,也能保留在全裝學習到的技術,而且沒那麼激烈碰撞,身體更能負荷。」
隊上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含物理治療師、健身教練、科技業工程師、體育記者,甚至還有外籍交換生。每週六在臺北教育大學草地練球,也與運動表現訓練中心合作安排體能課程。「最大的困難其實是人不夠、時間也不夠。大家都要上班、讀書,又要自己掏錢參賽,但只要有人到,我們就練。」BC說。
領隊林育正不僅是Podcast節目《3rd & 1 Football Show》主持人,也曾任愛爾達NFL賽事球評,更參與過2017台北世大運媒體工作,具備豐富運動媒體及行銷經驗。他表示,自己從全裝轉打腰旗,發現整套戰術與節奏都要重建,「比賽的節奏、溝通方式、戰術判斷,都跟全裝完全不同。」
從沖繩到泰國 台東弓箭手用腰旗美足連結世界
在東海岸,台東弓箭手與台東縣腰旗美式足球協會總幹事許瑞明,則用另一種方式耕耘這項運動。自全裝起家,2022年正式轉型腰旗,因為「裝備門檻低,沒有衝撞,才能更容易推到社區裡面。」
儘管台東資源有限,他們仍設法在辦理推廣課程與邀請賽,今年更將課程擴大三期六班,持續拓展接觸人口。過去兩年,更兩度組隊參與國際邀請賽,前進沖繩與泰國。許瑞明回憶:「那一刻真的很震撼,原來我們也可以,台東的孩子也能走進世界!」
近期協會也開始籌組女子隊,成員雖不多,但帶來截然不同的氣氛。「女孩上場後,整個節奏都變了,她們更注重溝通、更穩定,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年輕女生願意嘗試。」
在地耕耘之餘,許瑞明也觀察到青少年球員的成長變化。「有個學生以前很害羞,上場之後開始敢開口指揮;也有身體素質沒那麼好的孩子,在比賽中找到自信,這些才是最珍貴的改變。」
不是只靠熱情 兩隊揭開腰旗推廣背後的現實難題
推廣之路不全是靠熱血。兩隊都面臨同樣挑戰,包含:人手不足、經費自付、缺乏專用場地。許瑞明表示,協會目前多半以借用場地進行活動,但也坦言:「如果能有一塊符合國際規格的場地,對訓練和舉辦賽事都會是大突破。」
林育正則提醒要成為奧運參賽國,須加入國際組織並完成繁複行政程序,「與其一味仰望奧運,我們更該務實推廣,讓更多人參與才是根本。」
儘管推動過程困難重重,兩支球隊仍堅持每一步都不放棄。他們相信,這項運動未來一定會在台灣生根落地,甚至走進體制與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