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會期最後一天,柯建銘發出民進黨團的甲級動員令,要求黨籍立委在議場而非會議室召開黨團會議。這目的再清楚不過了,他是要讓黨籍立委在侷促的環境下站著開會,不讓立委們有好好討論事情的空間。老柯四兩撥千斤,就擋住了超過6成民進黨團立委要求改選黨團幹部的攻勢,也讓自己的職務至少續命到9月19日開議日。他在任總召的每一天都凸顯賴清德令不及黨團的尷尬,其實也照見了賴清德的領導失能。
我從公元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時開始跑民進黨團,那是個周伯倫、陳定南等等民進黨大老領導民進黨團的時代。在人才備出的黨團裡,柯建銘一開始並不起眼,但是他長期浸淫於法案研究,努力學習議事運作,加上交友五湖四海,很快地成為黨團新一代的領導人。老柯的高光時期正是他接任因案入獄的周伯倫總召職務的那幾年,當時他透過自己的立法院人脈到處合縱連橫,加上嫻熟議事,屢屢以小搏大,把當時居多數的國民黨團玩得團團轉,讓扁政府絕大多數的重要法案與人事案都得以順利通過,所謂「永遠的總召」也在這幾場戰役中奠下基礎。
彼時,所有跑民進黨團新聞的記者在傍晚時在他辦公室聽「總召開講」,挖掘第一線的議事攻防密辛。時任親民黨立委的傅崐萁也常出現柯建銘辦公室。那時候的「小傅」極有禮貌,總是陪著笑臉鞠躬哈腰,總召長總召短地向老柯問安請託。我相信老柯在本屆立委開議前也是把小傅當成一個「細漢仔」,只是沒想到20年後「小傅」已經變成「大傅」,手法之粗殘絕決完全出乎老柯的意料之外。
老柯對於過去一年的立法院運作顯然充滿挫折感,因為,面對傅崐萁、黃國昌沒辦法講道理,碰到韓國瑜也無法談議事,每一次的表決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沒有過程,只有輸贏。長期困頓下,於是心生用罷免來嚇阻藍白立委的念頭。加上老柯近半世紀的老友曹興誠用力附議,以及國民黨的反罷免連署一度把自己搞得七葷八素,於是力主用更大規模的「大罷免」解決這場困局。
在今年初,包括賴清德等民進黨高層對大罷免行動始終心存疑慮;不過,一方面不斷地被藍白兩黨濫刪預算毀憲亂政的作為激怒,另一方面又不敢攖罷免民氣之鋒,所以就在半推半就之下「與公民同行」。嚴格說來,過去一年來並不是賴清德在執政,而是柯建銘推著這個執政團隊在走,執政黨所有的戰術攻防與議題方向,柯建銘的想法佔有極重要的份量(普發一萬現金等等議事攻防過程也已經證明)。當總統兼任黨主席的人無法決定政治議程,卻由立院黨團黨鞭越俎代庖,這是賴清德領導失能的重要徵象之一。
兩次大法官同意權行使更是賴柯兩人交惡的直接導火線。一如林淑芬所言,黨團會議沒有任何討論,直接下達封殺特定提名人的命令,這形同是執政黨團黨鞭封殺自家總統提名名單的特殊景象,一旁看戲的民進黨立委看得膽戰心驚又不敢多問,把這一切歸為「大人的爭執」。事情發展至此,又碰上大罷免大失敗,賴清德親自出手要求黨團領導幹部全面改組已成必然。只是,賴清德過去一個月來始終未下罪己詔,沒有為自己清理戰場,所以在老柯拒不下台時,賴又再度陷入進退失據的窘境。
台灣不是內閣制,過去幾十年的憲政與政黨的實際運作從來沒有「黨團自主」這件事,一個無法得到行政團隊或黨主席授權的執政黨團黨鞭是絕對無法在立法院征戰的,這跟世態涼不涼薄,有沒有尊重柯總召過去功勳毫無關係。老柯即使「續命」21天,但他的去留已經跟賴清德領導威信掛在一起,是要瀟灑走人抑或負隅頑抗?聰明如老柯心中應該早就有譜。
至於賴清德,過去一年多來,他對外面臨著堅壁清野的朝野關係,對內又無法貫徹意志充分駕馭民進黨團,都已經如此弱勢了,還被在野黨天天放送是「獨裁總統」,甚至還真有人相信他在介入司法搞獨裁。這一切到底何以致之?賴清德總得大澈大悟地深切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