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任汶專欄:比起烏克蘭 台灣面對的情勢更險惡
一個連內部不團結的台灣,將很難逃脫淪為列強俎上肉的命運。圖/美國白宮flickr
遠在地球的另一頭,據媒體報導,在川普與普丁至少通8次電話,以及白宮派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與普丁親信德米崔耶夫(Kirill Dmitriev)多次會面後,美國上週公布一份28點俄烏和平方案(後又調整為19點),在形同烏克蘭投降與國際政治現實之間,俄烏戰爭最終解決方案懸在歐美列強權力競逐之間擺盪。緊接著,本週一習近平罕見主動致電川普,通話結束後,週二換川普主動致電給高市早苗,外界知道比較具體的內容來自中共官媒新華社,「川普表示,美國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
外交從來就是一種檯面上的儀式,具有實質意義的利益交換幾乎都在檯面下進行,刻意釋放訊息,本身就是一種表演,也是一種操作訊息戰的博弈賽局。美中日等大國彼此電話熱線,若不主動透露,根本不會有任何人知道何時通話,通話內容又是什麼?刻意釋放訊息,就是想造成釋放之後的「效果」。
若這場表演既是壓力釋放,也是進行外交操作,那可能達到怎樣的效果?第一,商人性格濃厚的川普向來習慣拉高姿態,然後再釋出籌碼,最終拿到就算不是最佳也是次佳的結果,這符合美國人給川普「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封號。第二、俄烏戰爭實在拖得太久,川普必須展現脫離泥沼的決心,雖然根據美國《憲法》第22條修正案,總統只能任兩屆,就不得再參選,但第二任期將至的川普不會想提早成為「跛腳鴨」,他的野心也可能不只如此。
循此發展,回到台海情勢。第三、台灣海峽劍拔弩張的情勢從未化解,高市早苗的發言,把日本參戰的討論拉進台海。雖然對於與川普通話是否與「台灣有事」所引起的中日緊張關係有關,高市早苗只表示「不便透露詳情」。但,美國絕對不想同時負擔烏克蘭與台灣兩條戰線,很合理的推估,川普、習近平、高市早苗等三者的彼此對話,當然跟高市早苗公開闡明「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立場有關,也跟近來中日之間劍拔弩張的情勢脫離不了關係。第四、美國持續扮演著世界警察的角色,民主期望、美國優先、現實主義等並行的幾大外交政策支柱影響著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戰略制定,關鍵就在國際規約與現實利益之間,搖擺是常態,一切取決於美國要把決定性的砝碼放在天平的那一頭。
看著大國在舞台盡情發揮,「弱國無外交」的外交定律更顯得真實,台灣該如何應對才是我們該關切的問題。在此當下,若把台灣與烏克蘭大致相比。俄烏邊境高達2000多公里,從上世紀至今邊境戰爭不斷,跨境佔領積怨難解,而台灣與中國之間隔著台灣海峽,掐著印太、東亞經貿與科技運輸的要道,台灣還有半導體科技壟斷全球晶片產值的優勢。看似台灣更有安全感,但事實不然。
首先,不要忘記蘇聯解體前在烏克蘭留下大量核武,讓烏克蘭成為世界第三大核武大國,核武彈頭數量曾高達5000枚,透過條件交換,1994年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讓烏克蘭非核化,雖然主要技術仍在俄羅斯手上,但烏克蘭並非弱者。近幾年,烏克蘭在短時間內生產數百萬架無人機,並成為防禦武器,就是最好的證明。對照烏克蘭,台灣內部卻有許多人以避免觸怒中共為由,要求我們自己卸下武裝,乞求兩岸和平。
比起烏克蘭,台灣面對的情勢更加險惡的理由也在於,國共繼續聯手鋪陳著另外一種途徑,那就是企圖操弄選舉,讓中共不需經過武力即可取下台灣。這絕非疑神疑鬼,近日立法院內國民黨主推的幾個議案:公投綁大選、不在籍投票、國籍法修法、中配6改4,這些議案與法律修正案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影響選舉,以及放寬中國籍人士的投票與參選資格。
台灣實施民主自由體制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自由選舉的種子早已深耕,中國很清楚知道,若以武力拿下台灣,在治理上將會比1895年後的日本與1949年後的國民黨更加困難,高壓統治將會付出極高的代價,最後走向玉石俱焚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國共聯手鋪陳著另外一種途徑,那就是由國民黨帶領著民眾黨一起扮演隱蔽戰線的角色,在跨越海峽直接動武之外,尋找到更多元的手段。
在外交場域上,每一根胡蘿蔔的背後都有強硬棒子當後盾。看著國際強權之間的權力博弈,就應該聯想到「你想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的古老拉丁語格言。台灣的處境,現在外有中共飛彈、航艦對準台灣,內有在野黨不斷唱衰軍購、忙著修法影響選舉,比起烏克蘭,台灣面對的情勢更加險惡。據媒體報導,關於俄烏的和平計畫,美俄進行幕後談判時,將烏克蘭及其盟友排除在外,若連烏克蘭都面對如此險境,未來有一天,台海不幸發生衝突,一個內部不團結、胳臂往外彎的台灣,更將無法逃脫淪為列強俎上肉的命運。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